公司新闻
NEWS
中国机械联原会长、《中国工业史·机械工业卷》 编委会主任、主编王瑞祥在《中国工业史·机械工业卷》 总结发行座谈会上的讲话
关键词:王瑞祥 中国机械联 讲话 《中国工业史·机械工业卷》 总结发行座谈会
今天,我们召开中国工业史机械卷编纂工作总结会。在此,我代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工业史机械工业卷》编委会,向出席会议的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央党校出版社的领导和嘉宾,向参与机械卷编纂工作的行业老领导、各位编委委员、专家、编辑作者和工作人员,以及给予编史工作支持的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工业史是一项向建党百年献礼的国家工程,机械卷作为21卷中的一卷,历时七年,顺利完成了编纂出版任务。这是机械行业向建党百年献出的一份礼物,也是参与编纂工作的同仁向全行业交付的一份历史答卷。今天,我们进行工作总结,共同回顾编纂工作经历,对于发扬机械优良传统,激励广大职工在新的征程中建功立业,具有重要意义。借此机会,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经国家批准,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以下简称“工经联”)组织牵头、相关行业共同参加的《中国工业史》编纂工作始于2015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承担的机械卷编纂工作历时七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准备阶段。时间是2015年至2017年,主要工作分为两部分。
一是承接任务,制定方案。2015年初,中国机械联根据工经联的总体工作安排,成立了会长牵头的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专项工作部门,并着手开展调研、制定工作方案。
7月12日,中国机械联会长作为机械卷主编和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在人民大会堂与工经联签署了工作协议,正式承接了机械卷编纂任务。7月底,组建了机械卷编委会;聘请了专职人员,落实了办公用房,着手筹措工作经费;研究提出了机械卷编纂工作方案及结构框架初稿。经过三个多月紧锣密鼓的准备,机械卷编纂工作正式启动。
二是编写大纲,通过论证。2015年11月,编委会提出了机械卷三级大纲初稿。12月中旬,召开了23个专业协会参加的编纂工作会议,印发了工作方案,进行了任务部署,进一步充实了撰写工作队伍。
2016年3月至10月,工经联先后召开三次大纲审定会。期间,机械卷编委会听取了阶段性工作汇报,按要求多次对三级大纲进行修改并提交工经联。2017年2月,三级大纲获得工经联审定通过。确定机械卷整体框架为五编,上、中、下三册,近300万字。按照整体框架,相关行业协会研究提出了行业编初步架构,并就大事记撰写原则等交换了意见。
经过近两年的筹备,编纂工作有了良好基础。2017年9月,机械卷编委会召开编纂工作会,进行动员和部署,明确责任和任务,机械卷编写工作全面展开。
第二阶段是组织编纂和完成初稿。时间是2018年至2020年。主要工作分为两个步骤。
一是精心组织,确保进度。编纂工作会议之后,编委会成员、各承接单位作者及专家等近百人,全身心投入撰写工作。2018年9月,编委会组织召开第一次专家审稿会,对部分初稿进行初审,并根据专家意见组织补充、修改,再次提出要求。11月,召开了综合篇审稿会,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
在编纂工作中,我们始终遵循“对史负责、争做精品”的原则,认真落实工经联审定工作研讨会、编纂工作会和编审工作会等会议精神,抓进度,保质量。我们先后召开了编审会、编写工作专题会和与行业专家及作者的多次协商会,全方位推进了编纂工作。经过共同努力,2019年8月30日机械卷初稿正式上报,在时间进度、稿件质量等方面得到认可,受到工经联的工作表彰。
二是攻坚克难,力保质量。2020年,在落实初审意见,全面进行修稿的关键阶段,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各执笔人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居家办公、工作不停,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确保了时间进度和工作质量。期间,编史办在做好大量的组织协调和资料搜集、书稿撰写任务外,还承担了综合编、专题编和大事记的修改任务。为采集史料、核实一些事件和数据,多次冒着疫情风险去档案馆、图书馆查阅资料。同时,对行业编组织了与专业协会等编写人员近30场“一对一”的沟通会,充分交换意见,共商修稿方案。各承担单位不讲条件,编委委员和单位负责人亲自挂帅,投入人力物力抓紧工作。6月30日,一审稿修稿任务按期完成并正式上报。
2020年下半年,重点任务是组织自审和完成二审意见修改。9月初,执行主编主持召开专题会,对重点内容、重点事件进行自审和修改。10月,向工经联反馈二审意见。12月底,二审稿修改工作全部完成,经机械卷编委会确认后报送工经联。
2021年1月18日,工经联举行《中国工业史》首发卷出版签约仪式。机械卷作为首批出版的7卷之一,与工经联和中央党校出版社签署了三方合同。按照合同约定,3月8日机械卷终审意见修改稿报送工经联,同期交付出版社,机械卷正式进入出版流程。6月26日,《中国工业史》首批七卷举行出版发布会,王瑞祥主任作为代表在大会发言。包括机械卷在内的首发七卷实现了向建党百年献礼的预期目标。
2021年7月以来,主要是协助工经联、出版社对机械卷样稿进行再审定稿,正式交付出版印刷。历时7年,机械卷的编纂工作终于完稿付印。应该说,尽管机械卷终稿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这部饱含着大家心血和智慧的历史著述,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圆满完成。在此,我要向一直以来给予我们关心、指导和支持的工经联、中央党校出版社表示感谢!我要向为机械卷编纂付出巨大心血的执行主编蔡惟慈同志,两任编史办主任赵新敏、于清笈同志,已故去的老专家黄开亮同志,编史办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向给予大力支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信息院、档案馆等单位表示感谢!向为编纂工作提供资助的基金会、潍柴、机床协会等单位表示感谢!我要向所有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各位编委和参与编纂工作的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
一是坚持高度的政治自觉是首要前提。包括机械卷在内的中国工业史,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鸿篇巨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才能完成好编纂任务。这几年,我们始终把编史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光荣事业,作为一项向建党百年献礼的重大政治任务,列入党委和中国机械联的工作计划,投入人力物力全力推进落实。我们坚持边学习、边提高、边撰写,确保了编纂工作的正确方向和科学有序推进。
二是建立专业化的编辑队伍是组织基础。机械工业体量大、覆盖面广、时间跨度长、专业繁杂。目前,许多健在的老同志,有着几十年行业工作经验,有的是重大事件的亲历者,是搞好编纂工作的宝贵资源。各专业协会学会是各分行业的活字典,是编纂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为此,我们组建了由会长牵头、行业资深老专家挂帅、各专业协会学会参加、能够覆盖全行业的编委会和一支素质较高、责任到人的编纂队伍。很多资深老专家不顾年事已高,亲自把关定向,提供资料,指导撰写工作。各编写人员不辞辛苦,广泛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精心编纂、反复修改。这支队伍成为编纂工作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是传承行业优良作风是动力之源。编纂一部时间跨度大、行业情况复杂的史书,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很大。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没有了行业主管部门,缺乏完整的档案资料,缺乏编纂的专业人员,缺乏经费保障和工作基础,编纂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参与编写的每一位同志都是怀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把参与编史作为难得的机遇,引以为自豪和光荣,矢志为机械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心力。大家努力弘扬机械人科学求实、精益求精的传统,努力编纂一部传世之作。许多同志特别是一些离退休老同志,冒着寒风酷暑,千方百计查询史料和重大事件线索。参与编写的各单位和工作人员,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克服困难,努力完成承担的任务。负责审稿、统稿的同志,不厌其烦,反复审阅修改,精雕细琢,追求卓越。正是这种严谨作风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整个团队较好地完成任务,确保机械卷作为首发在建党百年之际献上了厚礼。
四是树立高标准是打造精品的重要保障。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机械卷五编300万字的巨著,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组织编撰工作。为确保质量,我们提出了“对史负责、争做精品”的工作原则。在六年多的时间里,从没有放松,每一项工作都是统筹谋划、精心组织、超前完成。期间,克服了数据资料短缺、专业人员匮乏、人员中途转岗,以及肺炎疫情突发、办公地搬迁、经费不足等重重困难,保证了工作不断、紧张有序,保证了对每一篇稿件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其中蔡惟慈、朱森第等老领导亲自撰写的绪论,经过十多次修改方才定稿。行业编、专题编、大事记也都是经过了多人多次的磋商和修改确定的,可以说是以匠人之心在打造精品。
五是联合作战是确保成功的必备条件。编纂《中国工业史机械工业卷》是中国机械联成立以来,以行业协会名义承担和组织的人员最多、任务最重、用时最长、难度最大的专项工作。我们坚持群策群力和行业大事大家办的原则,动员和组织系统各单位参与进来,组建了队伍,形成了协调统一、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联合作战的工作机制。始终依靠科学有效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依靠大家庭的集体力量,保证了编纂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顺利完成,荣获了“先进编纂单位”的表彰。
七年多的坚守,反映出我们机械卷编纂团队,是一个讲政治、顾大局、团结协作、科学严谨、敬业奉献的优秀集体。今天,我们要向所有参与机械卷编纂工作和给予支持的单位颁发奖牌和进行赠书奖励,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
包括机械卷在内的中国工业史,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历史特别是我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编纂行业史,不仅是为了记录纪念,更是为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是为了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做到薪火相传,帮助我们乃至后人牢记初心使命,更好开创未来。《中国工业史机械工业卷》正式出版发行,这是行业的一件大事。接下来,我们要下功夫,组织好学习和宣传工作。
一是要广泛宣传重要意义。要通过各种媒体对《中国工业史机械工业卷》出版发行进行广泛宣传,让行业广大职工知道,这部历史是列入向建党百年献礼的国家工程,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权威史书,是凝聚了工业领域和几代机械人劳动与智慧的财富宝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值得很好珍惜收藏、学习借鉴。
二是要认真组织学习研读。要紧密结合当前“四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机械人学机械史、机械人爱机械”学史增信活动。通过学习机械史,让广大职工了解新中国机械工业如何在党的领导下,从一穷二白、一张白纸发展到今天,如何在几代机械人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和研究,汲取知识和营养。要做到学史爱国爱党,学史增信崇德,增强职业光荣感和使命感。
三是要努力推动身体力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引导行业通过学史,把握行业发展规律和大势,借鉴历史经验和教训,坚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新发展理念,掌握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要积极引导职工,传承发扬机械行业的优良传统作风,以深厚的报国情怀,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职奉献,为建设机械强国建功立业。
我们每一位参与者都要带头学习并身体力行,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机械强国续写新的篇章。
最后,再次对出席会议的中国工经联、中央党校出版社的领导和嘉宾,对参与机械卷编纂工作的各位老领导、专家和工作人员,致以诚挚感谢!
轴承,是装备制造业中重要的基础零部件,小到手表,大到汽车、轮船都离不开它。它的精度、性能对主机的寿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工业的关节”“工业皇冠上的明珠”。